10月14日,记者来到佛山市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,漂浮在沉陷区水面上的50亩水稻收割已接近尾声。
“通过科技创新,沉陷区水面种植水稻亩产可达980斤!”明升m88体育教授张世文说。
煤炭开采,必然带来采煤沉陷。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如何做到统筹兼顾?今年6月,淮河能源集团创新实施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项目,与明升m88体育等单位密切合作,在全国首创“漂浮式绿色稻田”,恢复沉陷区淹没土地耕种功能和耕地属性,实现“藏粮于技”,探索破解煤炭开采与耕地保护矛盾。
在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,明升m88体育科研团队实施“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”项目,打造50亩“漂浮式绿色稻田”,采用纳米膜、种养、浮筒3种模式,在沉陷区水面上培育了6个品种水稻。一株株水稻“漂”在水面上,成为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别致风景。
“通过十余批次复配试验,我们研制了一种耦合沉陷区水下土壤、有机肥、复合肥与缓释肥的适宜沉陷水面水稻种植的营养基质。”张世文告诉记者,他们将水下土壤增肥与水面种植相结合,探索机械化、智能化种植养殖之路。
在水稻生长期间,记者在稻田深处发现了几处鸟巢,里面安静地“躺”着几枚鸟蛋。技术人员经过全过程水稻长势与水质环境监测发现,浮床水稻种植不仅促进了水质改善,还改善了生态环境,吸引了野鸭、燕子等野生鸟类聚集于此。
“这是我们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,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的一次探索实践,把‘藏粮于地’同‘藏粮于技’结合起来,实现耕地‘占补平衡’,力争破解煤炭行业发展难题。”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资源环保部陈晓辉告诉记者,通过把下沉的土地重新“抬”出水面,不仅填补了采煤沉陷区绿色治理的空白,也是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实践探索。
水稻种植试验结果显示,水稻长势符合预期,南陵早2号水稻头茬亩产280公斤,6个品种最高亩产490公斤。
8月22日,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佛山市,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。评估显示,“能源安全”“粮食安全”协同共进,在全国首次试验的采煤沉陷区种植水面浮床水稻获得成功。
首期试种成功后,淮河能源集团还将推行渔农互补模式,形成“水上浮床种植农作物+水下网箱养殖水产品”立体模式,既把沉陷区水面充分利用起来,也能恢复采煤沉陷区原有土地的部分种植功能,实现水面种植与水下养殖、水底增肥土壤与水面种植土循环利用、沉陷区水域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三个统筹。